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人才培养方案

榆社职业中学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1-07-13  点击量: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 社会文化艺术 

专业代码: 750401 

二、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 三年制职业教育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学制: 3 年 

四、就业范围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文化馆、少年宫、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业 余艺术团等,从事群众文化艺术的普及辅导、组织、培训、表演等工作。 面向文化艺术企业从事艺术经营艺术创业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担任表演、组织、辅 导、编排工作的中等专门人才。 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 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 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 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人才规格 

(一)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以下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 

 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 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培养艰苦奋 斗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在艺术经营活动中具有艺术经营能力的创业能力的经营性人才。 

5、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6、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担任表演、组织、辅导、编排工作的中 等专门人才。 

(二)专业能力 

本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特别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和基本工 作经验的培养: 

1、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声乐基本理论及演唱知识。 

3、掌握中外音乐史、美术史的基础知识。

4、掌握造型、色彩、创作的基本知识

5、掌握群众艺术文化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6、掌握一些常见民乐器的演奏及常识。

7、具有艺术欣赏和审美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1626143379(1).png

 七、课程设置 

(一)文化课

1、德育课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 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 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 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 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 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教学总 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 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 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 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 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3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 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 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 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 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 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 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 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 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 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 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 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 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 4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提高 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 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 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 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 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 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 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 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 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公共艺术课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 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 5与合作意识。 (二) 专业基础课 

8、乐理视唱练耳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 为学习唱歌、弹琴、音乐欣赏、伴奏编配、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 要的理论基础,要求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 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培养学生听音记谱的 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9、声乐 

本课程主要讲授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安排了呼吸及巩固中声区的基本 练习,作品选择的较基础,力求使基本训练与艺术实践相结合,重点在于 歌唱能力的培养。 

10、钢琴 

本课程主要讲授钢琴弹奏的基本常识、基本要点,非连音走法,连音奏 法,练习曲,乐曲,简易歌曲伴奏。两升两降以内各大小调音阶、琶音、 和弦的强化训练,复调作品及五声性作品弹奏训练,三升三降及四升四降 各大小调的基本练习,乐曲。 

11、舞蹈 

本课程主要讲授 23 种基本舞步、30 种模仿动作和 39 个舞蹈,基础舞蹈 包括热身操、关节活动、地面训练和常用舞蹈基本步伐训练,中国古典舞 的基本训练和中国古典舞蹈作品练习,以及中国民间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维 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汉族等舞蹈组合的练习。 

12、美术(书画与基础、实用美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造型技巧,同时符合学生特点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主,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色彩、空间, 以及心灵手巧能力。 

13、幼儿卫生保健 

讲授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幼儿卫生保健常识、 幼儿卫生保健制度、幼儿营养和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等基础知识,并注意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密切结合保育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幼儿园一日常规”的科学管理方法,熟练地掌握保育技能。

14、幼儿教育心理学 

讲授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认识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据此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组织 幼儿各科活动的能力。 

15、形体训练 

了解形体训练课的特点与要求,全面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站姿、坐姿、 走姿的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为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动作 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形体的美感和相应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坚强 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思想作风。 

16、 礼仪 

明确礼仪的重要性, 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和原则; 理解礼仪与道德之 间的关系;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的表现形式和礼仪规范;掌握坐、立、 行、走的基本礼仪;注重容貌、服饰、语言的规范性;掌握礼仪修养的途 径和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地以正确的礼貌礼节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提 高学生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世的公关能力。 

17、普通话 

通过普通话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了解普通话 系统中声、韵、调与方言的对应关系,并掌握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能用比 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和 水平。让学生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

18、书法 

掌握楷书的书写技法及结构方法;初步学会行书的基本技法;了解书法 的基本常识与书写的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体 规范、字迹整洁、书写熟练。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 好的书法作品。 

19、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群众文化的 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 中的实际问题。 

八、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1626143633(1).png 

九、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1626143688(1).png

 十、教学计划总表说明

1626143756(1).png

十一、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 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 严格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 高。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学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 下,成立由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兼 职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 方案各个环节质量监控的实施。下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实训工作指导小组等工作组。 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新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 动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 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负责。 3、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元化原则,实行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多 元化评价模式,以综合后的主体评价结果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 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评价。 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意识、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各种素质要素的评价。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教师评 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制度。 

十二、毕业条件 

1、学生毕业成绩要求达到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标的要求。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本专业相应资格证书。

3、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学校有关规定。 

                                    山西省榆社县职业中学

菜单

人才培养方案

榆社职业中学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1-07-13点击量: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 社会文化艺术 

专业代码: 750401 

二、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 三年制职业教育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学制: 3 年 

四、就业范围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文化馆、少年宫、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业 余艺术团等,从事群众文化艺术的普及辅导、组织、培训、表演等工作。 面向文化艺术企业从事艺术经营艺术创业等工作。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担任表演、组织、辅 导、编排工作的中等专门人才。 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 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 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 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人才规格 

(一)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以下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 

 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 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培养艰苦奋 斗精神。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在艺术经营活动中具有艺术经营能力的创业能力的经营性人才。 

5、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6、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担任表演、组织、辅导、编排工作的中 等专门人才。 

(二)专业能力 

本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特别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和基本工 作经验的培养: 

1、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基本的声乐基本理论及演唱知识。 

3、掌握中外音乐史、美术史的基础知识。

4、掌握造型、色彩、创作的基本知识

5、掌握群众艺术文化的发展方向及需求

6、掌握一些常见民乐器的演奏及常识。

7、具有艺术欣赏和审美的初步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1626143379(1).png

 七、课程设置 

(一)文化课

1、德育课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 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 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 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 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 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教学总 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 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 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 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 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3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 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 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 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 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 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 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 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 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 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 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 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 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 4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提高 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 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 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 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 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 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 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6、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 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 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公共艺术课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 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 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 5与合作意识。 (二) 专业基础课 

8、乐理视唱练耳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 为学习唱歌、弹琴、音乐欣赏、伴奏编配、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 要的理论基础,要求使学生具有视谱即唱的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 确。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培养学生听音记谱的 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9、声乐 

本课程主要讲授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安排了呼吸及巩固中声区的基本 练习,作品选择的较基础,力求使基本训练与艺术实践相结合,重点在于 歌唱能力的培养。 

10、钢琴 

本课程主要讲授钢琴弹奏的基本常识、基本要点,非连音走法,连音奏 法,练习曲,乐曲,简易歌曲伴奏。两升两降以内各大小调音阶、琶音、 和弦的强化训练,复调作品及五声性作品弹奏训练,三升三降及四升四降 各大小调的基本练习,乐曲。 

11、舞蹈 

本课程主要讲授 23 种基本舞步、30 种模仿动作和 39 个舞蹈,基础舞蹈 包括热身操、关节活动、地面训练和常用舞蹈基本步伐训练,中国古典舞 的基本训练和中国古典舞蹈作品练习,以及中国民间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维 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汉族等舞蹈组合的练习。 

12、美术(书画与基础、实用美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造型技巧,同时符合学生特点的、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为主,充分体现知识性、实用性,重点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色彩、空间, 以及心灵手巧能力。 

13、幼儿卫生保健 

讲授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幼儿卫生保健常识、 幼儿卫生保健制度、幼儿营养和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等基础知识,并注意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密切结合保育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幼儿园一日常规”的科学管理方法,熟练地掌握保育技能。

14、幼儿教育心理学 

讲授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认识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据此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组织 幼儿各科活动的能力。 

15、形体训练 

了解形体训练课的特点与要求,全面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站姿、坐姿、 走姿的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为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动作 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形体的美感和相应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坚强 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思想作风。 

16、 礼仪 

明确礼仪的重要性, 掌握礼仪的特征、作用和原则; 理解礼仪与道德之 间的关系;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的表现形式和礼仪规范;掌握坐、立、 行、走的基本礼仪;注重容貌、服饰、语言的规范性;掌握礼仪修养的途 径和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地以正确的礼貌礼节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提 高学生的社会交往、为人处世的公关能力。 

17、普通话 

通过普通话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现代汉语语音知识;了解普通话 系统中声、韵、调与方言的对应关系,并掌握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能用比 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和 水平。让学生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

18、书法 

掌握楷书的书写技法及结构方法;初步学会行书的基本技法;了解书法 的基本常识与书写的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字体 规范、字迹整洁、书写熟练。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 好的书法作品。 

19、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群众文化的 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 中的实际问题。 

八、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1626143633(1).png 

九、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教学计划总表 

1626143688(1).png

 十、教学计划总表说明

1626143756(1).png

十一、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进程, 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的检查制度, 严格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 高。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学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指导 下,成立由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兼 职教师等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培养 方案各个环节质量监控的实施。下设: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实训工作指导小组等工作组。 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新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 动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促进教学工作 不断改进,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小组负责。 3、教学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元化原则,实行社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多 元化评价模式,以综合后的主体评价结果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 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评价。 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意识、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各种素质要素的评价。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教师评 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制度。 

十二、毕业条件 

1、学生毕业成绩要求达到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标的要求。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本专业相应资格证书。

3、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学校有关规定。 

                                    山西省榆社县职业中学

网站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晋ICP备20005451号

联系地址:寿阳县朝阳西街142号(西校区)
寿阳县安定街北二巷31号(东校区)

联系电话:0354-4602434

技术支持:晋中联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