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会计( 12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财经相关服务T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l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白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白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精神。
3.了解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具有白主学习和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6.具有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态度。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专业术语。
2.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T作规范等知识。
3.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核算程序、会计政策等知识。
4.掌握点钞、字录、小键盘输入、会计数字书写等会计基本技能。
5.能够从事小企业出纳T作。
6.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业务核算T作。
7.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T作。
8.能够从事小企业税务核算与申报T作。
专业(技能)方向—企业会计
1.能够从事企业收银服务1_作。
2.能够从事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T作。
3.能够从事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T作。
4.能够从事小型服务业企业会计核算T作。
专业(技能)方向——会计服务
1.能够从事企业财经文员1_作。
2.能够从事小企业统计信息整理和申报T作。
3.能够代理小企业会计事务。
4.能够办理采购招标代理事务。
5.能够撰写一般商务文案和会计基本文书。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
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1.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白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2.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3.专业选修课
(1)市场营销。
(2)银行柜面业务。
(3)非营利组织会计。
(4)其他。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校内实训环节,要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通过手T记账或借助财经类仿真实训软件等方式,有序开展点钞、翻打传票、出纳员岗位实训、收银员岗位实训、办税员岗位实训、会计电算化
上机训练等综合性实训项目,对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完成的T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系统化训练,为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酌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T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会计及相关服务岗位的T作环境和管理要求,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明确会计及相关岗位的T作任务与职责权限,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T作问题,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就业态度。
九、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实训),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 000~3 300。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和周课时安排。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说明:
(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十、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围绕会计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会计基础训练、会计手T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环节开展多维仿真训练,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对于知识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法;对于方法、技能陛教学内容,建议采用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白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教学管理
学校依据本标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校要加强实习学生的日常跟踪管理,为学生办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学校在本专业开展订单培荞时,应保证必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将订单特设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实施。
十一、教学评价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多元主体德育评价体系。
(2)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规范纳入课程成绩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评价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体系。
(3)以职业资格鉴定基础,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允许用职业资格证书替代一定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
(4)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为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和实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内容要求。
十二、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40人/班)配置。
(二)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应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会计岗位实习要求,依托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专业认知和会计T作顶岗实习基地;根据收银员、财经文员等岗位实习需要,依托商贸服务企业,建立营销、收银等服务岗位顶
岗实训基地。
十三、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会计或会计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会计师职业资格。教师业务能力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
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T作经历或经过行业、企业培训。应根据专业课程开设的需求,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学校教学与实践活动指导。
十四、其他